0、緒言
濕式氧化法脫硫所配置的填料式脫硫塔,其填料段的堵塞,從廣義而言具有普遍性。但近幾年來,由于種種原因,較嚴重的堵塔逐年增多,而堵塔的周期又明顯縮短,有的甚至不足一年就被迫停車清塔。這對生產連續(xù)性很強的合成氮肥及合成甲醇等廠家,所造成的各種損失是難以估量的。
故此,從某種意義上講,堵塔及其明顯的潛在性,對生產系統(tǒng)所構成的制約,已成為不少企業(yè)關注的焦點之一,正引起管理層的高度重視,業(yè)內的有關專家及技術人員,稱堵塔為生產系統(tǒng)的“第一危機”,其言也并不過分。
1、堵塔的狀況
填料脫硫塔運行中漸進式的塔阻力增長,是不可避免的正,F(xiàn)象。因此,如何減輕堵塔的程度,如何延緩堵塔的過程,并以此預防嚴重的惡性堵塔,才是應該認真探討并有效解決的行業(yè)性難題。
經風機加壓后的半水煤氣脫硫,塔阻力不超過10Kpa,一般對系統(tǒng)負荷、脫硫凈化度要求、物料消耗、硫磺回收等不會造成什么影響,可視為一般性堵塔。
較嚴重的堵塔,通常是指塔阻力已升至影響系統(tǒng)的正常負荷,生產過程已出現(xiàn)“三高一低二嚴重”的異,F(xiàn)象,即工藝違標率高,副鹽生成率高,物料消耗高;硫磺回收率低;塔系攔液嚴重,出塔工藝氣體夾帶液嚴重。
若按填料段測定其壓力降,在段高相當的情況下,其壓力降依序自上而下遞增。從停車清塔過程可明顯看到,上段堵塞物多為物理雜質,而下段則多為積硫積鹽等混合物,且粘附積沉在填料的不同側面、不同截面,往往下段較嚴重,填料段大多呈半干區(qū),而局部的干區(qū)堵塞物層厚且板實。
致使工藝氣體流經填料段呈“S”變向,“慢—快—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