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廠于2006年5月開車,目前使用山西高平塊煤為原料,φ2650爐型,年產40萬噸合成氨,60萬噸尿素,下面根據我廠實際情況淺談一下看法:
1. 主要對原料加強管理,分類堆放,合理篩選,做到粒度均勻,固定炭含量、灰熔點、揮發(fā)份、機械強度一致,避免灰熔點高低不一,盡量不要混合料進入爐內。從根本上給工藝調整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條件。
2. 當混合原料進入氣化爐內時,使單爐工藝無法適應各種質量的原料炭,為了提高產氣量降低返焦而強化制氣時,必然造成灰熔點低機械強度差的原料炭熔融,把熔點較高的原料包括,從而阻止燃燒而形成碴包炭造成布風布氣不均。如調整不當則造成流生炭。前者返焦高,后者則更高,消耗增加,產氣量下降,增加制氣成本。
3. 根據各廠設備配制,制定合理工藝操作指標。首先對風機風量、風壓和蒸汽品位壓力流量進行合理配比,以達到最佳使用效果。嚴格控制炭層高度,合理提高氣化層溫度,并保持穩(wěn)定,以達到降低殘?zhí)亢,提高單爐產氣量。
4. 合理使用上/下加氮以減少無效吹風時間。利用加氮和制氣同時蓄熱提高爐內溫度,達到蓄熱吸熱平衡和氫氮比平衡,適當保留1秒強回收進行調節(jié)氫氮比(如情況特殊也可減少加氮或停用或放掉吹凈)進行調節(jié),取消或減少強回,有利于在吹風時間內吹風暢通不受阻達到時間短蓄熱效率高,為制氣爭取時間,上吹制氣時間可以適當延長下吹稍做延長。同時加大下吹蒸汽用量以達到最佳熱平衡。嚴格控制爐上爐下溫度、利用有效制氣時間提高單爐產氣量,同時確保設備長周期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