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腐植酸型煤制作控制上出現(xiàn)了2個觀點:①進入造氣爐的型煤,水分不是越低越好;②型煤制作時添加白泥,可節(jié)約褐煤和堿的用量,達到降低生產(chǎn)成本的目的。針對以上2個新觀點,采集了一些生產(chǎn)上相關的數(shù)據(jù),分析如下。
1 觀點①的分析
1.1 入爐型煤水分含量變化的影響
入爐型煤(所用原料煤質(zhì)基本相同)水分(質(zhì)量分數(shù),下同)平均在4.0%時,采集10d。平均噸氨煤耗為1.605t,總氨產(chǎn)量平均1380t/d,造氣返料平均75t/d,旋風灰平均93t/d。烘干型煤,熱風爐平均用煤37t/d。返料和旋風灰均計入煤耗。
入爐型煤水分平均在2.5%時,采集10d。平均噸氨煤耗為1.540t,總氨產(chǎn)量平均1380t/d,造氣返料平均62t/d,旋風灰平均85t/d。烘干型煤,熱風爐平均用煤45t/d。返料和旋風灰均計入煤耗。
型煤水分4.0%時,造氣凈用煤量為1380×1.605×96.0%=2 126.3(t)。
型煤水分2.5%時,造氣凈用煤量為1380×1.540×97.5%=2072.1(t)。
型煤水分由2.5%上升至4.0%,造氣凈用煤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