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我國首個煤制天然氣示范項目——大唐內蒙古克旗煤制氣項目2012年7月已實現全流程貫通,并成功進行了大負荷試驗。煤制氣項目大負荷試驗的成功意味著項目可以投產送氣。然而,直到2013年12月18日,克旗煤制氣項目才傳出投運入網的消息,這比大負荷試驗遲滯了一年半時間。
煤制天然氣項目是我國鼓勵發(fā)展的包括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煤制二甲謎在內的五大類新型煤化工示范項目之一,也是五類示范項目中最晚示范成功的項目。煤制天然氣項目較其它四類項目而言,雖然工藝流程更短一些,技術也未見得比其它的煤化工項目更復雜,但是,由于產品作為氣態(tài)的特殊性,加之輸氣管網、市場壟斷等原因的掣肘,上馬煤制氣項目比上馬其它項目更難一些,這或許是煤制氣產品最后入市的主要原因。認真梳理大唐克旗煤制氣項目建設全過程的經驗與教訓后,筆者認為,在上馬煤制氣項目之前,需要把三件事落到實處。
第一,“氣從哪里走”要提前落實。從媒體披露的事實來看,大唐克旗煤制氣項目延期投產的直接原因是煤制天然氣產品送達目標市場的一段管網遠滯后于項目建設。眾所周知,由于體制原因,我國天然氣管線目前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掌握,換句話說,天然氣管線建設已被這兩大公司壟斷,煤制天然氣企業(yè)無法改變這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