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月,煤制天然氣的消息從未間斷過。
6月30日,新汶礦業(yè)集團舉行伊犁能源年產(chǎn)10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一期工程開工奠基儀式。第二天,由內蒙古慶華集團投資的年產(chǎn)55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在新疆伊寧縣開工。時隔兩天之后,“全球智庫峰會”上,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下稱“中海油”)總經(jīng)理傅成玉宣布,中海油正式啟動煤制天然氣項目。
隨著能源巨頭們先后宣布進軍煤制天然氣領域,這個對中國而言還屬于新生事物的項目迅速被人們所認知,并顯得有些迫不及待。
與煤制油等由煤炭企業(yè)主導的情況不同,煤制天然氣已經(jīng)把觸角伸到了電力企業(yè),甚至是沒有一點煤炭資源的石油企業(yè)。在其迅速蔓延下,以致于科技部部長萬鋼都在“全球智庫峰會”上開始呼吁“合成天然氣可以作為天然氣的有效補充”。
然而,國家對煤制天然氣項目的審批一直非常謹慎,至今為止仍然沒有任何一個煤制天然氣項目獲得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的最終核準,“大唐的項目是進展最快的,已經(jīng)通過了前期的審批和環(huán)評,但建成也是兩三年后的事情”。每年主辦煤化工國際會議的亞化咨詢接受《能源》雜志記者專訪時表示。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煤制天然氣在短短的時間內成為能源企業(yè)的新寵?而兩三年后當一大批項目逐步建成投產(chǎn)時,盛宴能否如期而至?能源央企爭相介入
“中海油在煤轉換為天然氣方面已經(jīng)選定了兩個大項目,未來五年會形成年產(chǎn)100億立方的煤制天然氣!痹凇叭蛑菐旆鍟鄙,傅成玉的話音剛落就招徠了中電聯(lián)秘書長王永干和美國東方能源公司董事長王英的輪番提問。
傅成玉口中的煤制天然氣項目已經(jīng)初具端倪....